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张中立 >Google 搜尋藏警訊:能否預測下次健康危機? 正文

Google 搜尋藏警訊:能否預測下次健康危機?

来源:赏罚分明网编辑:张中立时间:2025-09-14 18:04:54

當人們 Google 搜尋「喝酒過量怎麼辦」、「如何戒酒」等時,看似個人的搜尋行為,卻可能透露整體社會面臨的健康風險。最近《Scientific Reports》期刊研究就指出,美國民眾搜尋酒精相關關鍵字頻率,與因酒精濫用就醫有明顯相關。

研究分析 2019~2022 年 Google 搜尋趨勢與醫療紀錄,發現搜尋量高峰常先於門診人數上升約一至兩週。這項發現突顯「資訊流行病學」(infodemiology)對公共衛生監控的潛力。尤其新冠疫情期間,當人們面臨隔離、失業、焦慮等壓力時,搜尋會更頻繁,也更具警示作用。

網路搜尋是健康危機的前哨站

這次研究資料以科羅拉多州與北卡羅來納州為主,分析酒精相關關鍵字搜尋趨勢,如「alcohol addiction」(酒精成癮)、「alcohol withdrawal」(酒精戒斷)、「how to stop drinking」(如何戒酒)等,再將數據與醫療系統酒精相關門診就診人數比對。

結果顯示,疫情期間酒精相關搜尋量明顯上升,且與門診人數呈正相關。搜尋熱度上升往往早於門診人數增加。分析表明,搜尋量變化並非隨機波動,而與後續醫療需求有高度關聯,甚至可預測下波就診高峰。

誰在搜尋?年齡層差異性

這項研究再度證實「資訊監控」(infoveillance)概念可行,因運用網路可監控資訊,如搜尋引擎、社群平台與論壇貼文,可即時觀察群體健康行為與趨勢變化。相較問卷、臨床報告、通報系統等,網路數據具即時性與規模優勢。

COVID-19 疫情期間,多數人因隔離政策無法就醫時,轉向網路尋求解答,使 Google 搜尋成為了解個體與群體心理狀態的重要窗口。疫情封鎖高峰期,「如何戒酒」、「酒精紓壓」搜尋量大幅增加,不僅反映個人焦慮與壓力,也顯示潛在社會健康風險。

研究也分析各年齡層與族群搜尋與就醫行為,發現年輕族群(18~34 歲)酒精相關門診比例較低,卻最常搜尋酒精相關關鍵字,顯示年輕人可能傾向線上尋求協助,而非立即就醫;相對地,中高齡族群搜尋行為較少,但實際就診人數明顯較多。

搜尋數據可否成為預測工具?

由於搜尋趨勢變化常領先門診行為一兩週,可提供醫療系統寶貴的預警窗口。如果能即時監控搜尋趨勢並與區域性醫療系統緊密聯繫,有助超前部署人力、設備與支援網路。

其實這次研究觀念並不新,但團隊在既有概念上再提供應用實證,並聚焦特定議題與疫情壓力影響。證實搜尋熱度通常領先就診行為約一兩週,顯示公共衛生政策設定的潛力。將來若能將這類即時數據整合至公衛監控系統,或許能打造更主動敏捷系統,讓資訊科技成為公衛防線的最前線。

  • Google searches for alcohol and association with alcohol-related outpatient encounter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-19 pandemic

(首圖來源:Unsplash)

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,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

請我們喝杯咖啡 icon-coffee

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?

icon-tag

每杯咖啡 65 元

icon-coffeex 1 icon-coffeex 3 icon-coffeex 5 icon-coffeex

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

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《關於請喝咖啡的 Q & A》 取消 確認
    1  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7  8  9  10  11  
热门文章

    0.1275s , 10294.59375 kb

   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Google 搜尋藏警訊:能否預測下次健康危機?,赏罚分明网  

    sitemap

   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