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 AI 說「幫我寫企劃」,結果它給你小學生作文。問「怎麼投資比較好」,AI 開始講一堆教科書理論。
這些場景是否似曾相識?問題不在AI太笨,而是人類下指令太模糊。AI就像剛上工的聰明新人,你不說清楚要什麼,它就只能用猜的行動。
與AI有效溝通已成為關鍵職場技能。好消息是,Claude開發商Anthropic最近發表官方指南,掌握幾個核心技巧,就能讓AI真正成為工作助理。
用這五招下指令,讓你的AI越用越好用。
別說「寫篇文章」,要說「為25~35歲上班族寫一篇1,000字理財入門文章,用輕鬆對話語氣,要有實用建議。」就像分派同事工作,把需求組織成條列式清單,AI會更容易理解執行。關鍵資訊包括:
想要什麼格式就給什麼範例,這招叫「多次示範提示」,能大幅提升準確度和一致性,AI就不會自己亂發揮了。
範例是獲得精準理想結果的祕密武器。可直接貼上理想的文案風格,然後說「請依照這種風格寫產品介紹」。或要求AI先讀取特定網頁:「請閱讀這個網址的內容,總結資訊並列出五個重點。」
加上「請一步步分析」這句話,AI會把複雜問題拆解,更精準回答。就像考試時要求「請詳述解題過程」。這種「思考鏈」提示法讓AI分解問題,逐步處理,產生更準確結果。實際應用:
直接告訴AI「你是資深編輯」、「你是投資顧問」,它就會用專業角度回答。這招對法律分析、財務建模特別有效。不同角色有不同專業深度:
明確告訴AI「不確定就說不知道」,能大幅減少胡說八道。還可以要求它提供資料來源,無法引用就撤回說法。AI有製造幻想的傾向,即使資訊不足也會嘗試回答。你可以要求AI:
別期待第一次提問就得到完美答案。檢視最初回答的弱點,後續提問以增加深度。
例如,如果AI只給簡單案例研究,你可以說:「案例情境擴展到300字,提供更實際情境。」接著持續用後續問題填補細節,就像深度訪談專家。
這個過程其實在培養批判性思維。要提取有用資訊,必須學會設定明確目標、理解受眾需求、評估資訊品質,都是現代工作者必備的核心技能。
最重要的是把AI當成思考夥伴而非替代品。它能幫你快速生產初稿、整理想法、提供不同角度,但最終的判斷和創意仍然來自大腦。掌握這些技巧,讓AI真正成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得力助手。
(作者:王貞懿;本文由《商業周刊》授權轉載;首圖來源:shutterstock)
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,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
請我們喝杯咖啡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
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《關於請喝咖啡的 Q & A》 取消 確認相关文章:
0.1291s , 10322.953125 kb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別人的 AI 更聰明好用?Anthropic 公開五句 AI 聽懂答對的實用問法,赏罚分明网